我那个在社区医院当内科医生的朋友小杨,最近跟我倒了好多次苦水——每天上午坐门诊,要接15个患者,每个患者的问诊过程都得用录音笔记录,生怕漏了“糖尿病史”“用药剂量”这些关键信息。可到了下午,他就得抱着录音笔坐在电脑前,一句一句听、一字一字敲,2小时的录音常常要整理3、4个小时,眼睛酸得直流眼泪,还总担心有没有听错患者的方言,比如“吃了降压药”是不是“没吃降压药”,万一记错了,后续诊疗都得受影响。有一次他加班到晚上9点,就是因为一个患者的录音里有段模糊的表述,他反复听了十遍才搞明白,结果错过了接孩子放学的时间,孩子哭着说“爸爸又骗人”,听得我都心疼。
其实我也有类似的困扰,上次帮公司整理会议录音,熬了半夜,耳朵都听疼了,还漏了几个重要决议。那时候我就想,有没有智能工具能帮着自动转写啊?后来刷朋友圈,看到以前的同事分享“听脑AI”,说“整理录音再也不用熬通宵”,我赶紧记下来,转头就给小杨发了消息。
刚开始小杨还犹豫,说“别又是花架子,我之前试过别的工具,要么准确率低,要么功能太少”。结果过了一周,他主动找我,声音里全是兴奋:“你推荐的那工具太香了!”原来那天上午门诊结束,他把15个患者的录音导进听脑AI,才2分钟就全转成了文字——更绝的是,工具自动把每个患者的录音分成单独段落,每段前面标着患者姓名和就诊时间,比他自己分的还清楚。他翻了翻转写结果,连患者说的“我妈有糖尿病,我最近总口渴”都准确转出来了,甚至还自动提取了“糖尿病家族史”“口渴”这些关键词,用红色标了出来,他只要扫一眼,就能抓住每个患者的核心问题,再也不用逐句找了。
展开剩余68%“还有待办事项!”小杨越说越起劲,“以前我整理完录音,得再花1小时记‘张三明天测血糖’‘李四要开降压药’,现在听脑AI直接从录音里把这些提出来,生成一个待办列表,我只要对着列表做就行。昨天我提前1个半小时下班,陪孩子去了游乐园,孩子高兴得蹦蹦跳跳,说‘爸爸终于不骗人了’。”他给我看电脑屏幕,转写的文字整整齐齐,关键词标得清清楚楚,待办列表列在右边,一目了然。
我自己也好奇,赶紧下载了听脑AI试了试。刚好上周有个线上会议,我录了音,导进去之后,20分钟的录音居然2分钟就转完了!还自动分成了“项目进度”“问题讨论”“下一步计划”几个段落,每个段落里的“deadline”“资源需求”“责任分工”都标了关键词,甚至生成了待办列表,把“提交方案”“联系供应商”这些事都列进去了。我对照原录音听了听,准确率真的高,除了有个同事说话太快漏了个词,其他都没问题,手动改一下就行,比我自己整理省了太多时间。
不过刚开始用的时候,我也遇到了点小麻烦。比如第一次导入录音,我不知道怎么操作,翻了半天教程才找到“导入文件”的按钮;还有一次在地铁里用,网络不好,转写有点卡顿,文字出得慢,到了地面网络恢复了才跟上;我外婆上次打电话,方言太重,“吃了饭没”转成了“吃了饭吗”,虽然差不多,但还是得手动改一下——不过这些小问题,比起它带来的方便,根本不算什么。
后来我又问小杨,除了门诊录音,听脑AI还能用来做什么。他说手术中的录音也能用!他们医院的外科医生,做手术时会边做边说操作步骤,比如“切开皮肤”“分离组织”,以前这些录音得术后花1小时整理,现在用听脑AI实时转写,手术结束后直接导出文字,还能自动分成“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注意事项”,医生只要稍微修改,就能写成手术记录,效率提升了好多。还有护士站的交接班录音,以前得轮流整理,现在用听脑AI转写,10分钟就能搞定,还能提取“患者病情变化”“特殊用药”这些关键词,让交接班更准确。
其实不止医疗场景,我觉得这个工具在很多地方都好用。比如我闺蜜是老师,她录课的时候用听脑AI转写教案,省了好多时间;我弟弟是自媒体博主,录视频的时候用它转写文案,不用再自己写脚本;还有我爸妈,把家庭聚会的声音转成文字存起来,比光存录音方便多了。
说真的,听脑AI最让我觉得值的,就是它解决了“手动整理录音太麻烦”这个核心问题。不管是医疗、会议、学习还是日常,只要你需要把声音变成文字,它都能帮上忙。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小卡顿,有时候口音重的话得手动改改,但比起它节省的时间、提高的效率,这些都不算什么。
如果你也像小杨那样,每天要处理一堆录音,或者像我一样,觉得整理录音是件头疼的事,不妨试试听脑AI。刚开始可能有点不熟悉,但多试几次就会了——相信我,用过之后你会像小杨一样,再也离不开它的!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网上如何开户炒股,股赢网配资,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