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新闻发布会。
记者在会上获悉,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拉开帷幕。届时,3400余艘阳江渔船将有序驶向丰饶的南海渔场,是历届开渔季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此外,祭海活动、渔家婚嫁习俗、沙滩音乐节、世界模特大赛、夜光风筝嘉年华、西海岸滨海摄影大赛、大角湾烟花秀等13项配套文化活动将同步举办,在沉浸式呈现传统民俗之外,也为开渔季注入时尚活力。
千帆竞发,阳江向海“逐鲜”
一年一度的开渔活动,既是我省沿海各地“千帆竞发”的“发令枪”,也是展示渔业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的重要平台。自首届开渔活动起,阳江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以活动促产业、以产业兴旅游”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活动已成为广东省内引爆旅游热点、撬动关联消费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顶流”。
发布会上,阳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关天表表示,今年开渔活动亮点可以用“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三大关键词概括。
他透露,以“开渔令发布”为核心的标志性场景中,3400余艘阳江渔船将与万千南海渔船一起,有序驶向丰饶的南海渔场,是历届开渔季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
开渔季活动还将沉浸式呈现传统民俗。其中,祭海活动通过古老而庄严的仪式传递渔民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渔家婚嫁习俗”则通过鲜艳服饰、特色礼仪和喜庆氛围,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疍家人的生活气息与文化根脉,实现非遗的“活态展示”。
与此同时,沙滩音乐节、世界模特大赛、夜光风筝嘉年华、西海岸滨海摄影大赛、大角湾烟花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配套活动为开渔季活动注入时尚活力,让开渔季从“单一仪式”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文旅盛宴,吸引大量游客聚集,显著提升区域旅游热度。
“将传统渔业生产活动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深度展示海洋文化、疍家风情,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辨识度,塑造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关天表表示,这些亮点既深挖了阳江海洋文化的传统底蕴,展现“文化+产业”深度绑定的特色模式,又凸显了阳江“绿能之都 海丝名城”的独特魅力。
宜渔则渔,打造“蓝色粮仓”
“南海开渔,既是渔民的节日,也展现着我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罗一心在发布会上表示,广东相继实施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17条措施和一级开发主体、“疏近用远、生态发展”、渔港经济区等一揽子政策,构建起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据了解,广东省累计建设阳江海陵岛-阳西等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启动建设一批省级渔港经济区,推动港产融合发展。其中,阳西青洲岛渔风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全国面积最大,也是全国首个渔风融合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陵岛-阳西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则在2024年入选国家级试点,全力打造全国现代渔港管理示范区。
作为目前广东省保留的重大开渔活动,南海(阳江)开渔季也践行了广东“宜渔则渔”的发展理念,逐步发展成为展示广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是激活海洋经济、守护渔民福祉、传承岭南文化的具体抓手,为全国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积极探索。当“向海而兴、耕海牧渔”具象化为磅礴的视觉盛宴,既展现了阳江渔业的活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极具冲击力的观光体验。
“阳江将以该活动为契机,持续打造‘中国南海渔都’,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蓝色力量’。”关天表表示,阳江加快打造“蓝色粮仓”,全力稳产保供,托起人民群众的“海鲜自由”。数据显示,2024年,阳江市海水养殖产量达82.05万吨、增长2.53%。2025年上半年,阳江市海水养殖产量达38.5万吨,增长4.46%。
近年来,广东省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相关部门及沿海地市,全力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我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其中海水鱼养殖产量达97.54万吨,占全国产量近一半。
广东正以奋进之姿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现代海洋产业蓬勃发展,蓝色经济动能澎湃。值此开渔季启幕之际,阳江也乘势而上,依托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上能源、海水种业、海工装备等产业,打造“蓝色粮仓”,加快实现蓝色崛起。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臻
网上如何开户炒股,股赢网配资,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