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前脚刚落地,后脚华盛顿就嘀咕:又被忽悠一次。
老川19年把人马拉到新德里,合影摆得喜气洋洋,嚷着要签啥史上最大贸易包。那时候白宫吹牛吹上天,转头问盟友借钱修边境墙;印度笑得合不拢嘴,当街就签备忘录,支票还是空白的。
这事得从尼克松聊起。1969年6月,尼克松飞印度,一整天连着喝奶茶、看恒河夜灯,还陪英迪拉·甘地看军乐演奏。电视里俩人坐得笔直,差点就要拜把子。谁知夜里一过,尼克松同机破口大骂,一句:“那女人嘴里全是算盘珠子”。第二天白宫内部搞记录,直接给英迪拉取外号“老巫婆”。再过三年,基辛格绕开印度钻进北京胡同。老川当年还在纽约看楼宇广告,对这段黑历史一概不知,这才把印度又当成香饽饽。
印度那会儿胃口大得离谱。要技术、要市场,还想要美国把巴基斯坦踢出朋友圈。尼克松一听就知道这买卖赔本,撤得比兔子还快。等到1971年印巴开火,美国航母编队直接宣布“环球演习”,实则是绕行孟加拉湾,把印度海军晾在海中央晒脸。英迪拉马上软了,签下停火协议。
时间快进到2020年,加勒万河谷冷风呼呼吹,印度单方面推帐篷、修石头墙。老川一看新闻,推特里连发三条:“印度好兄弟会出手!”结果天亮一看,印军退了,手机没信号,白宫电话里只剩下尴尬咳嗽。老川这才想起尼克松当年的碎碎念,再翻翻账本,印度拿的补贴一共260亿刀,打出的效果几乎归零。
国会那边干脆学起英国议会吵架,一帮议员拿起返修数据猛怼白宫:每次印太计划里,所谓第三大利器就是印度,结果印度人连炮管都要拆东墙补西墙。五角大楼捏着鼻子承认:过去五年里对印军售维修费用连年超预算25%,还不算暗地报销的海上运输。
鲍威尔私下嘀咕:“大哥,你又被忽悠了。”老川脸上挂不住,索性把所有合作压成一句:先打钱,后发货。印度立马拍胸脯:兄弟放心。回头就借瑞士银行通道把人民币兑成黄金,搞成一单空运14吨闪存芯片的生意。美国高科技清单刚到德里海关,第二天就出现东南亚旧机场转口的记录,下一站深圳,连说明书都印有繁体中文。
这事拜登也躲不开。2021年四国峰会上,组织者安排印太领导合影,莫迪站到C位,手里顺便拎着一只访问团小纪念品:印有“印度制造”的小音响,响的是美国乡村音乐。拍照五分钟后,莫迪偷偷吩咐助理把音响收起来,因为盒底写的是“MIC”。在场记者没拍特写,“波兰欧盟补贴争端”那条旧闻都被翻出来当桌子垫纸。
印度内部也没那么团结。2023年10月德里政策论坛上,三名智库专家吵成一团,议题只有一个:到底要不要真去参加对华狙击?台下掌声稀稀拉拉,还有人发朋友圈吐槽:咱们跟美国凑钱打鼓,万一鼓破了谁赔?点赞数当晚破十万,印外交部第二天悄悄把话题降温。
讲起战略,杰弗里·萨克斯用围棋打比方:中国走一步算三步,印度走一步算一步,美国干脆甩出牌就跑。莫迪听不明白,心想好歹是联合国三大候选席位热门,怎么就被说漂移?可惜白宫那边可他不管,遇到问题一句“next”直接换桌。
印度学乖也没学到点上。2022年拿欧盟碳关税说事,先嚷嚷要豁免期,再把导弹演习照片发在《经济时报》头版,图个面子。巴黎那边看完就一句:采购印度钢可以,碳费照交。莫迪脸色铁青,回头给外交部同一班人下死命令:一年内把钢产量降碳14%,否则休想拿到欧盟订单。旁边一个小秘书小声补刀:14%说起来简单,咱们煤炭可舍不得涨价。
中国这端其实挺淡定。商务部每月例行记者会上,记者追着问“怎么评价印度修边境路”。发言人一边喝水一边回:“把路修好,也方便贸易车掉头嘛。”现场笑声能把房顶掀了。网友弹幕更绝:“印军修一公里,我们物流快十分钟,好像也挺公平。”
虽然不动手,但中国记账记得清楚。去年印度对华药品原料多收10%附加税,海关立马把从印度进口的虾反手加上15%检验费。半个月后,渔民叫苦连天,虾价跳水20%,莫迪只好安排农业部紧急出访广州,拉着一飞机咖喱当见面礼,求减免。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国际政治跟刷热搜差不多。一个男人在德里街头买奶茶,刷到特朗普喊“印度加油”,转头老板斜着眼提醒:“奶茶涨价两块五,卢比又掉了一毛八。”小哥一脸懵逼:“那是谁坑我?”老板耸肩:“都是你手机上那些穿西装的呗。”
再把镜头切到北京望京。普通公司白领午饭时间刷到“印度限制中国投资”的新闻,顺口问同事:“咱们最近不是刚投了三哥那家做安规测试的小厂?”同事回:“是啊,条款收紧,我们直接改图纸,让深圳分厂出一模一样的机器,成本还省了8%。”办公室一阵大笑:“老印估计还在算我们啥时候哭,没想到我们压根不用旧厂。”
有人问:这样下去是不是真要脱钩?一位跨境物流老板用数据兜头泼凉水:去年深圳机场到孟买的货运航班从每周14班涨到29班;明年排期都已经订到十月。老板叹气:“钱只要不烫手,商人跑得比谁都快,谁先松口谁就赚。”
国与国之间的小算盘,离不开普通人的日常账单。你我隔着屏幕吃瓜,不会改变集装箱的走向,但会决定手机里的备忘录。威海的扇贝卖不掉可以在直播间大甩卖;班加罗尔的软件工程师照样背着电脑去硅谷面试,没人真会为一句口号饿肚子。
墙里墙外一堆嘴仗,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谁都不是谁的救世主。印度想借美国上一层楼,美国想把印度当砖砌墙,双方都清楚这合作就是先斩后奏,到时候拆了重砌也不会心疼。中国坐旁边喝茶,心里也许在想:别人打牌我下棋,棋子落盘不听响,输赢得看最后清点战利品那一秒。
莫迪回程航班还没落地德里,中国海关更新进口虾类检验细则,热搜标题蹦出一句“今晚大虾降价五块”。网友点赞:“这事儿办得真解气。”可也有人吐槽:“虾便宜了,咖喱香料还涨两块,合着我晚饭还是贵。”
你说,下次莫迪再飞美国,敢不敢现场掏出一张已经兑现的支票?
网上如何开户炒股,股赢网配资,配资之家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